【普洱茶膏】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清中期。

 

  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成为皇室养生的专享品进贡皇室。南唐时的《十国春秋》、宋徽宗《大观茶论》、清朝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文献上均有茶膏的相关记载。

 

  茶膏历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清中期。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以民贡的方式出现,指茶叶膏化。《茶经》一书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些工序可以简单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并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只是仅仅让“膏”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茶膏属于茶中福娃娃,作为古代第一款“速溶茶”,从诞生开始,就成为被皇家青睐的养生御品。

 

  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到了宋代,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更为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清朝雍正时期,普洱茶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人们开始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方法,采用“大锅熬膏”工艺土制普洱茶膏。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上改进出了“压榨制膏法”,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同时,著名的药物学家赵学敏(公元17191805)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普洱茶膏”纳入其中。这是从官方的文献中看到的第一个正式称谓:普洱茶膏。“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茶经》中是这样描写茶膏的制作的: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清代以后的茶膏的制作结合了宋代原有的制膏工艺和清代酿酒工艺。

 

制作"普洱茶膏"大致分五个步:

 

  第一部分就是将茶饼洗干净,把收集好的团茶或者饼茶用蒸的方式让茶饼松散,然后把没松散的茶块解开,最后用水洗去茶上的杂质灰尘;

 

  第二部分就是发酵,用厌氧发酵的方法加快茶叶转化;

 

  第三部分就是榨汁了,榨汁分为大榨小榨,先用小榨榨出去多余的水费,在用大榨榨出茶叶的汁;

 

  第四部分就是沉淀,将茶汁收集放好,等待茶汁自然分离沉淀,这一步也是分级茶膏等级的一步;

 

  第五部分就是受高压模了。将制好的茶膏低温干燥,然后压模包装,一款茶膏就此成型。

 

  茶膏就是茶的精华,是普洱茶的深加工产品。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

 

  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从茶膏的诞生伊始,它就成为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世界第一款“速溶茶”,也是中国古老而庞大的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据《中国古茶树》记录:在中国云南勐海大黑山的“巴达”茶山上有两棵1962年发现的、被载入了人类史册的、1700余年树龄的野生古普洱茶树;已经被科学研究者标为1号和 2号。是贺松村甚至整个云南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野生茶王树”。

  野生古普洱茶王树1号,树高23.6米,基部干径100厘米,所处的海拔是1960米;野生古普洱茶王树2号,树高32.1米,干径82.5厘米,所处的海拔是1954米。

  野生古普洱茶王树1号,在2012年9月27日茶王树因内芯树干朽空倾倒死亡,非常令世人叹息!

  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两颗古普洱茶树的存在,也因此向全世界证明了“茶树和茶叶起源地”就是在中国,就是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块大福地上,就是伟大而悠久的中华民族!

 


 

浏览量:0